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原成形外科)隸屬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具有值得驕傲的歷史,她成立于1949年,與新中國同齡,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整形外科專業學科;其老一代整形外科大家朱洪蔭教授、王大玫教授、孔繁怙教授等堪稱我國整形外科事業的奠基人,為新中國整形外科從零起步,由弱到強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正是在他們的引領和努力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原成形外科)在國內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廣泛的影響。
輝煌歷史回顧
1949年9月,北京大學附屬北大醫院創立了成形外科,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成形外科,這就是現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原成形外科)的前身。
1951年,在解放軍華北軍區后勤衛生部的支持下,于1952年開辦了成形外科進修班,每班十人,前后共舉辦了2期進修班,開始為新中國培養成形外科專業人才。如今他們遍及祖國各地,大多成為業務骨干或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
1963年3月成立了以成形外科為重點的綜合醫院,稱為北醫四院,并在1964年成立了成形外科研究室,這是衛生部批準成立的第一個成形外科研究室,被指定為全國整形外科進修基地,在1984年升級為研究中心。從此奠定了成形外科分為臨床和研究兩大部分的格局。1965年11月,北醫四院撤消,成形外科遷入北醫三院,從此成為三院大家庭的一員至今。文革開始后,成形外科也受到了沖擊,實驗工作中斷,但臨床工作仍在繼續。
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成形外科的專家們,經常出席國際上與醫學整形相關的會議及活動,同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進行交流。經常在會議中宣讀論著,并得到世界同行們的贊譽及肯定。
1990年北醫三院美容中心成立,也是全國成立最早的美容外科中心。瞄準國內國際最流行的美容外科手術項目,在吸脂、眼部美容、隆鼻、除皺、下頜角整形手術等方面都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首屈一指的專家隊伍。高新技術的內窺鏡微創手術小腿塑型等,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為了給廣大的求美者一個更寬敞、安靜、私密的就醫環境,北醫三院醫學美容中心,配備有專業手術間,星級賓館標準病房床位,更擁有專職的麻醉醫師及專業的護理隊伍,確保了為患者提供安全、周到、體貼的美容手術術前術中術后全面的專業服務。
雄厚的師資力量:為我國整形美容提供新生力量
有著近60年歷史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原成形外科),她的特色是理論基礎雄厚,基本功扎實,工作嚴謹細致。在該科工作的專家們,很受全國同行業專家們的尊重和擁戴,在有關整形美容方面的學術組織中,被推崇擔任領導工作,或作為學術組織的重要成員。目前成形外科共有專家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主治醫師4人。許多專家是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學術界領導、專業雜志編委。 作為國內著名的成形專業學科,三院成形外科出版了我國第一部整形外科專著《成形外科概要》,以及《實用成形外科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整形外科學)》等專著十余部,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
成形外科長期以來擔負著研究生培養任務、作為北京大學整形外科博士點及博士后流動站,已經培養博士研究生18人、碩士研究生二十余人、博士后3人,正在培養的博士生四人、碩士生六人。此外還擔負本科生、進修生、住院醫生的教學與培訓任務。1984年正式成為衛生部委托整形外科醫師培訓基地,每年舉辦兩期全國成形外科進修醫師班,由經驗豐富的整形外科專家進行專題授課,提高學員的理論及臨床水平,為國內培養了大量高水平的整形外科人才,為整形外科在國內普及和開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國家級獎勵:權威認證,才是品質的保證
成形外科研究中心致力于組織工程、創面愈合、干細胞等領域的研究,瘢痕組織相關因子及瘢痕相關基因的研究具國內先進水平。中心已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六項,衛生部基金項目三項,國家教委基金三項,引進項目基金一項以及一些其他研究項目。目前正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國家“211工程”項目和衛生部基金項目。研究課題先后獲得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獎項13項。
用心+專業,打造國內首屈一指的整形美容基地
成形外科設有整形外科門診、住院部、美容外科門診、術后觀察部、科研中心等。除三院病房手術室外,醫療美容中心擁有專用超凈手術室,大型激光、光子設備,進口微型氣鋸、多臺脂肪抽吸機,電子顯微鏡,內窺鏡、安全監護系統等先進設備。開展的項目除美容外科專業和整形外科專業外,還設有遠程咨詢(網絡、電話)、門診咨詢、疑難疾病會診、加急化驗、手術設計、手術預約、術中術后無痛服務、門診術后護理、術后定期隨訪,以及專車接診、訂餐、預定機票、術后專業陪護和私密單人病房等生活服務項目。歡迎廣大患者和愛美人士前來咨詢就診!
整形美容流程:(前往北醫三院醫療美容中心掛號)咨詢師接待 –> 美容專家診斷 –> 繳費 –> 手術或注射 –> 觀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49號 電話:010-82266291
版權所有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原成形外科) 未經許可不得使用,不得轉載、摘編 京ICP備05082115號-7 京衛網審[2012]第0069號